电影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其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项新技术、一个小发明、一件专利都可能成为推动电影不断前行的重要动力。在第1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本报特撷取与电影相关的重要专利,展现电影银幕背后的创新魅力。
“录”通八方
1874年,法国人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了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朱尔·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随后,法国人马莱发明了一种可拍摄飞鸟运动的摄影机,摄影技术由此诞生。在此基础上,爱迪生对已有的摄影机进行改良,发明了一种能够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且有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的活动摄影机。1891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摄影机的专利权。自此,随着摄影机技术的逐步发展,人类开启了电影的胶片时代。
数码摄像机的发明开启了电影摄影的一个新时代,它的视频格式是由索尼、松下、胜利、夏普、东芝和佳能等多家企业联合制定的。最早掌握数码存储技术的公司是柯达公司,该技术的发明人是被誉为“数码相机之父”的斯蒂文·赛尚。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斯蒂文·赛尚的带领下,柯达实验室获得了1000多件与数码存储技术有关的专利,奠定了数码技术的架构和发展基础,为数码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20世纪90年代中期,索尼公司发布了世界上首台DV摄像机DCR-VX1000,它是电影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此,电影摄影开始步入数字时代。
数字电影级摄像机是近年来电子、影像和信息尖端技术融合的产物,其具有数字拍摄、可以生成高质量和高分辨率图像格式、可选择多种拍摄速率, 以及可使用传统电影镜头、外形设计和使用方式与胶片摄影机接近等特点。目前,使用数字电影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质量可以与35毫米胶片拍摄的画面相媲美。近年来,数字电影级摄像机成为了各大摄影摄像设备制造商争相抢夺的制高点。由此引发的“高清摄像技术”“3D摄像技术”“全息摄像技术”已经成为相关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的热点。目前,市场上既有老牌传统摄影机和数码摄像机制造商的高质量尖端产品,又有异军突起的新兴科技公司研发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充分体现出信息科技的发展给传统电影技术带来的强大推动力。(知识产权报 实习记者 朱明枫)
“光”照九州
众所周知,电影的拍摄离不开光线。白炽光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类照明的需求,还解决了电影照明的问题。在美国1845年的一份专利档案中,斯塔尔提出了在真空灯泡内使用碳丝的设想。之后,英国的斯旺按照这种思路,提出了使碳丝通过电流发光的设想,经过多次试验,他制作的白炽灯终于试验成功。随后,爱迪生也投入了对电灯的研究,他对选材进一步改良,利用炭化竹丝代替之前的灯丝,制成白炽灯,并获得了该项技术的专利权。美国认为是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而英国则认为是斯旺发明了白炽灯。两位发明家也曾因此产生专利纠纷,后来,经双方协商,他们合资组建了爱迪生·斯旺电灯公司,商业化生产白炽灯。白炽灯的发明不仅为人类照明提供了保障,也为早期电影照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191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克利基对白炽灯进行了改进,他利用钨丝代替炭化竹丝,不仅提高了灯泡的使用寿命,还使光亮度大大增强。通用电气公司还针对钨丝灯泡提交了专利申请。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金属钨达到一定高温就开始蒸发,使灯泡变暗,影响了灯泡亮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用电气公司的另一位研究人员兰得米阿又进行了技术革新,他给灯泡充入与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抑制钨的蒸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后,他就此项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并于1913年开始量产这种充气灯泡。上世纪30年代,随着电光源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功率摄影钨丝灯相继投入使用,使电影创作又迈上了新台阶。
美国好莱坞生产的摇头灯是电影专用的照明器材,它可以控制光线的投射角度,且光线柔和,既能用于人物拍摄,又能用于日景、夜景、晨景及黄昏等多个场景的拍摄。此外,要创造适应摄影要求的艺术效果,还可以把多种灯光器材进行组合,比如用摇头灯可以组合成聚光灯具、散光灯具、回光灯具等。记者在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仍可发现申请人在摇头灯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例如先歌国际影音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提交了一件名称为“一种摇头灯”的发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报 实习记者 朱明枫)
“声”震全球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动作、姿态以及字幕间接表达。
1881年8月30日,克来门·阿代尔在德国提交的一件名为“改善剧场电话设备”的专利申请获得授权。阿代尔的发明是把两组麦克风置于剧场舞台的两边,声音便被分程送到载着受话器的观众的耳中。这件发明在1881年举办的巴黎博览会上首次演示,并获得了成功,这是观众首次听到了立体声。
爱迪生对电影的兴趣始于1888年,但他对有声电影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后来,在摄影先驱埃德沃德·迈布里奇造访了爱迪生的实验室后,他开始下决心研究发明一台电影摄影机。当时迈布里奇提议与爱迪生合作,将其发明的“动物实验镜”与爱迪生的留声机结合起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发明,1888年10月17日,爱迪生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
最初在电影胶片上保存音轨时采用的是单声道系统。随着立体声的普及,电影胶片上的音轨很快就扩展到双音轨,并且逐步发展到多音轨,一般通过同时播放多卷胶片的方式来实现。
随着声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影音效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被誉为音频娱乐领域创新者的雷·杜比于1965年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关于杜比降噪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并在1968年成立了美国杜比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杜比A型降噪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杜比公司就将杜比立体声技术应用于35毫米电影的影院系统,这标志着影院开始进入多声道系统的时代。此后,杜比公司又推出了杜比环绕、杜比定向逻辑等一系列音频处理技术,用于电影院和家庭影院。
2013年9月,杜比在美国辞世,在美国,他一生共有50多件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其中,由他发明的杜比环绕等多项技术对电影音响和家庭音响产生了巨大影响。(知识产权报 记者 王康)
“映 ”向四海
同样是看电影,每一代人的记忆却不尽相同。除了影片内容的差别,还在于放映形式。1894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创造的“西洋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将画面通过投影投放到银幕上,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内有使35毫米胶片做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使遮光器运动的转动机构。这款机器有一个摄影镜头,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画面静止时,遮光器开启,胶片曝光,遮光器关闭时,胶片向前运动,这样便得到了负片,然后取下镜头,将负片装到机器上,与另一条未曝光胶片贴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运行,曝光后得到正片。电影机还配有放映镜头,装上胶片后,使机器置于灯泡的照射下,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摄影机变为放映机。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路易斯和奥古斯特发明了一款让全世界吃惊的电影放映机,并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这种便携式设备是照相机、胶片处理室和放映机的综合体。随后,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乡村拍摄了最多只能播放几分钟的胶片,并可以当场放映。第二年,老式放映机的发明使电影放映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老式放映机可以将图像投射到房间里的一块大银幕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放映机逐渐从胶片时代进入数字时代。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人员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电子管用来显示影像和高分辨率的图形,其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DMD),该设备的原理就是根据数字信号驱动多组镜片膜,使其高速联动并按一定的角度偏转,从而反射出具有逼真色彩和细腻层次的影像光线。1990年初,德国首先发布了关于开发激光数字放映机的可行性报告,并在1992年2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激光影像放映机。1992年初,美国的休斯公司与日本胜利公司合作,研制出了基于光放大成像技术的放映机系统。
如对本网站转载内容有异议请书面通知本公司
龙信联城国际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010-57268555
来源:知识产权报